X
 当前位置: > 首页 -> 学术活动
学术预告:第十四届中国可信计算与信息安全学术会议
分割线

为进一步活跃学术氛围,加强网络空间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创新发展网络空间安全与可信计算技术,促进网络空间安全与可信计算领域的学术繁荣和技术进步,由湖北省网络空间安全研究中心主办,河北大学和南开大学共同承办的第十四届中国可信计算与信息安全学术会议CTCIS 2021)将在我院举办。

一、报告时间:20211211日-12月12日  9:00-12:00

二、报告地点:腾讯会议

三、报告介绍:

1、会议特邀报告一(11号上午)

报告人: 郑建华,中国科学院院士,信息分析专家,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获得者。长期从事复杂信息系统分析和相关基础理论研究,对该领域的序列论、函数论、算法设计与分析等进行了系统研究,在复杂信息系统输出分析技术、系统模型解析理论和方法、系统参数还原技术研究中均取得创新性研究成果,这些研究成果在实际复杂系统分析中多次发挥显著作用。

目:充分发挥密码技术在网络空间安全中的作用

内容简介:从密码技术的角度,解读网络空间安全的新技术新要求。网络安全保障体系的建设必须以规范使用国家认可的密码技术为基础,构建以密码为基石的网络空间新安全。网络空间安全的问题需要发挥密码技术的核心作用,利用密码实现身份认证、数据保护、完整性保护、数字签名等数据完整链条的保护。


2、会议特邀报告二(11号上午)

报告人:贾春福,南开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天津市网络与数据安全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研究领域:系统与网络安全、软件安全与恶意代码分析、可信计算等。

目:恶意代码分析中的软件保护及攻击技术

内容简介:在对抗恶意代码的场景下,代码混淆往往是导致分析人员难以理解核心逻辑的主要障碍。本报告分别从代码混淆技术和相应软件分析技术角度入手,阐述恶意代码分析中常见混淆和对抗手段,并以常见的不透明谓词、代码虚拟化技术为切入点,介绍了主讲人团队近年来在设计软件保护方案、代码混淆分析技术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主要包括:基于Collatz猜想构建不透明谓词的混淆和防篡改方案,以及对抗代码虚拟化的还原技术等。


3、会议特邀报告三(11号上午)

报告人:王鹃,武汉大学国家网络安全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空天信息安全与可信计算重点实验室研究人员。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面上和青年项目,作为骨干参与国家973863项目,并主持华为、浪潮等多项企业创新项目。授权国家发明专利 10 项,软件著作权 2 项;在CCF A类期刊TDSCTCADTCCIoT JouralSCNChina Communication、计算机学报、软件学报、电子学报等期刊上发表论文40余篇;获得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担任CCF计算机安全专委会委员、电子学会信息安全专委会委员,中国可信云社区秘书长,也是TIFSTDSCTCC IoT Joural、中国通信、SCN、计算机学报等期刊的审稿人。

目:软硬件协同的可信计算理论与技术

内容简介:本次报告将主要介绍武汉大学国家网络安全学院可信计算研究团队及空天信息安全与可信计算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在可信计算方面的工作成果,分析目前可信计算技术面临的主要问题,介绍当前国内外的研究进展,以及后续的研究方向。


4、会议特邀报告四(11号上午)

报告人:冯秀涛,博士,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对称密码设计和分析;量子基础算法及其在密码分析中的应用。参与4G/5G通信加密标准祖冲之序列密码算法设计和国际标准化推进工作,荣获国家科技发明二等奖1项;参与轻量级分组密码FBC研制,获得全国密码竞赛三等奖1项;主持或作为核心成员参加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重点基金、国家自然科学面上基金等众多项目的研发;发表科研论文30余篇,其中在IEEE ITDCC, FFTA, JoCASIACRYPTO, FSESETA等国际顶级期刊和顶级会议上发表十余篇科研论文;申请14项国家/国际专利。在密码破译方面,曾彻底破解了包括A2U2SABLIERFASER128FASER256PANDA-S等在内的一系列密码算法。

目:5G通信安全与祖冲之序列密码算法

内容简介:本报告主要涉及5G通信的安全威胁与需求,祖冲之序列密码算法ZUCZUC-256,以及它们在4G/5G通知中的应用等三部分内容。


5、会议特邀报告五(12号上午)

报告人:蔡志平,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博导,中国计算机学会理论计算机科学专委秘书长。长期从事网络安全、网络测量、大数据分析、机器学习等领域的基础研究和大型工程项目,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防预研等10多项科研项目。在国际顶级期刊和会议上发表论文120多篇,被引用4800多次,12篇成为ESI高被引论文。获国际会议“最佳论文奖”6次,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3项。获得“湖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第1完成人)、“海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军队教学成果一等奖和军队科技进步奖等教学科研奖项。

目:IPV6环境下的网络安全和空间测绘技术

内容简介:IP网络正向IPv6+时代演进,使能数字经济。但是IPv6环境中,依然存在不少安全威胁,需要设计新型的网络安全技术,保障网络空间安全。介绍了IPv6环境下的安全威胁、安全需求及新型网络安全技术。重点介绍了IPv6网络空间智能测绘技术的近期进展,包括发表在INFOCOM'21的研究成果,并对技术趋势进行了讨论和展望。


6、会议特邀报告六(12号上午)

报告人:樊俊锋,深圳市纽创信安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博士毕业于比利时鲁汶大学, 在密码芯片设计和安全分析方面具有近20年经验,在国际期刊和会议上累积发表论文30余篇。他也是国际著名芯片安全技术大会CHES的程序委员会委员和CHES 2021年大会联合主席。他参与设计了多款获得国密二级认证和EMVCo芯片认证的安全芯片。2014年他创立了深圳市纽创信安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致力于密码芯片IP和攻防设备的研发。他在2015年被深圳市评为“孔雀人才”,公司团队在2017年被评为“领航团队”。

目:硬件安全技术演进和应用挑战

内容简介:随着密码和硬件安全技术逐步应用到智能手机、云计算、边缘计算、网联汽车、工控等行业,硬件黑客的攻击范围也跟随扩大。今年以来,针对CPU的微架构侧信道、针对DRAM的故障注入等攻击成为学术界的新热点。与此同时,也有越来越多的破解智能网联汽车、工控网络、云计算的案例。本报告将分析当前硬件安全技术在万物互联中的应用场景,总结国外在硬件安全测评领域的新动向,并探讨如何在我国的ICT行业中构建更好的硬件安全应用生态。


7、会议特邀报告七(12号上午)

报告人:崔宝秋,博士,小米集团副总裁、小米安全与隐私委员会主席,分别于1991年和1994年在武汉大学获得计算机科学学士和硕士学位,2000年在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计算机系获得博士学位。2012年加入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历任小米首席架构师、人工智能与云平台副总裁、小米集团技术委员会主席,有二十多年的软件和互联网开发经验。创立了小米人工智能与云平台团队,主导了小米的“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路线,建立了小米信息安全团队和小米安全与隐私委员会,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信息安全与隐私保护等领域为集团做出了重要贡献。

目:“手机 X AIoT”隐私保护技术

内容简介:主要介绍小米公司在信息安全与隐私保护的发展历程和安全隐私技术能力与特色,并逐层从手机,IoTAI三个方面展开说明:1)手机全链路安全隐私防护体系,包括自主研发的MiTEE系统,以及广受好评的手机MIUI隐私保护几大功能(照明弹,拦截网,隐匿面具,空白通行证等);2AIoT平台化安全隐私技术,包括如何通过统一的硬件,统一的软件,统一的平台,统一的标准来保障IoT产品安全和隐私特性;3AI应用中的隐私保护,包括如何在AI技术应用中尽量少地收集和处理数据等。


8、会议特邀报告八(12号上午)

报告人:吴万青,武汉大学博士,河北大学计算机与网络安全学院副教授。

目:量子保密通信网络与移动化服务研究浅探

内容简介:目前,应用量子密钥分配(QKD)的保密通信技术已成为增强网络安全的前沿技术。利用QKD网络可以为移动应用提供量子密钥服务已成为热点研究问题之一。本报告阐述了量子密钥服务及其特点。首先介绍了量子保密通信网络的工作原理与系统框架;其次探讨了量子保密通信网络的核心问题、挑战和关键技术;然后介绍了多用户的量子密钥分发方案及量子多方计算的一些初步科研成果及关键技术。


9、会议特邀技术报告一(11号上午)

报告企业:千诚电子

报告人:王治宽,河北千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高级工程师,信息安全等级保护高级测评师,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CISP 注册信息安全专业人员,CISP-PTE 注册信息安全专业人员渗透测试工程师,CISSP 国际认证信息系统安全认证专业人员。国内诸多期刊发表多篇论文,获得《感应式带电自动检测系统》实用新型专利1项,获得2020年全国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职业技能大赛优胜奖,主持开发云刃自动化渗透平台、云眼资产监控平台、“纤里眼”光纤带电感应应用平台等20余个项目的开发工作。

目:基于安全管理中心的主动防御式安全体系探索

内容简介:通过对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条例、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最新法律条例的解读,并结合网络安全行业的现状和痛点,针对安全体系架构、安全建设管理、安全运维管理、安全数据保护、安全管理制度等方面的综合分析,着眼当前形势下的网络架构变革,探索新环境下的主动防御体系建设。


10、会议特邀技术报告二(12号上午)

报告企业:TCG GCRF

报告人:宁晓魁,TCG GCRF 联合主席,国民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可信计算业务部总监。在信息安全领域软硬件产品工作多年,作为业界专家参与可信计算、终端安全、身份认证等多项国家标准制定,进行可信计算安全芯片、无线通讯安全产品、身份认证产品等安全产品研制。目前在国民技术可信计算芯片产品规格定义以及相关国内外、行业标准制定工作。

目:可信计算技术发展应对新威胁

内容简介:为应对新时代的网络威胁,TCG标准体系不断进行技术升级,以提高设备的完整性,增强物联网防护机制,以保障供应链安全。除了技术概述,本次报告还将介绍TPM 应用的开源支持实例以及中国TPM的相关内容,为听众带来直观的TPM体验。 


四、参会要求:

 1.欢迎广大师生收听报告,请所有参会人员提前10分钟入场完毕;

 2.报告期间,请将腾讯会议调至静音状态,保持会场秩序。